近日,在武汉市两会上,武汉市政协委员侯立新提交了“关于开放引进共享电动自行车,加快我市绿色低碳慢行系统建设”的提案,引发关注。共享电单车低碳、环保、方便,可以有效化解市民工作生活中“步行太远、驾车太近、出行拥堵、停车很难”的痛点,但是在安全、监管等方面受限。
在武汉未来科技城,近1000辆“北斗高精度电子围栏测试用车”正在限定范围内测试运营,服务市民出行的同时,尝试运用北斗高精度电子围栏和物联网、互联网远程管控技术,解决共享电单车乱停乱放、违规停放等安全监管问题,取得初步成效,有望在年内继续扩大测试范围。
“卫星盯着不乱停乱放”
这款电动车比较小,有脚踏板,电池装在单人座椅下方,两侧挡板上标有“北斗电高精度电子围栏测试用车”字样。摇一摇车把手,车头面板上LED灯珠显示剩余电量。
手机下载APP、实名认证、缴押金、扫码开锁等环节与共享单车类似。不同的是,该APP会明确告知使用者:必须在电子地图上蓝色服务区内骑行,在指定停车点停车,如果超区行驶,或不在指定区域还车,电单车会断电,还要多收调度费。
在停车区白线外扫码停车,哪怕隔了一个车位,也不能上锁。如果再骑出去几米,手机APP会精确提示:多少米外还有还车点,并可导航。
家住桃花源小区的段先生说,他骑共享单车去未来城A区上班,需要30分钟左右,电单车速度更快。只是,还车时必须准确停到指定区域内,偏几十厘米都不行,最初有点“抓狂”。
“听说是天上的卫星在盯着我不要乱停乱放。”段先生笑着说,后来就习惯了。
平台实时监控车辆状态
目前,“北斗电高精度电子围栏测试用车”投放、使用的范围,西至光谷六路,东至左岭大道附近,南北以高新大道为轴,上下延伸3-4公里,停放点主要位于各个子园区、居住商业配套区、政务服务区附近,手机APP地图上显示的点位非常多。这些区域,都在武汉未来科技城范围内。该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,园区位于外环边上,近年来产业发展较快,目前已有数万名科技人员在这里工作生活。
这次测试的技术支持方,是光谷的武汉北斗产业创新中心。该中心总经理余峰说,基于去年组网的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,北斗高精度电子围栏技术结合物联网、互联网远程监管技术,将划定的测试区以及区域内400多个停车区,变成北斗卫星和电单车中控系统都“认识”的“电子围栏”。
一方面,园区市民3-5公里范围内的出行需求得到了满足,在技术手段引导下,逐渐养成按区骑行和定点停车的好习惯,停车入栏率超90%;另一方面,也让出行平台实时监控车辆状态,及时控制投放、更换电池、维修保养,实现100%越区管控,运维效率更高。
据了解,武汉北斗产业创新中心正向主管部门积极申请,计划今年在更广的光谷三环东以外区域,设立北斗高精度电子围栏共享电单车的单一运营测试区,综合利用北斗定位等多项先进技术,减少用户在机动车道违规行驶等更多不安全行为,指导共享出行平台根据骑行需求投放管理车辆,最终是希望积累成功经验,为主管部门出台正式监管政策提供参考。